我发现结不了婚的人,都有一个共性

我发现结不了婚的人,都有一个共性

对伴侣要求太高,太计较得失,不愿意吃亏。

最近有读者让分享哥写一下山西大同订婚案。

其实这个事件正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就是一场博弈。

这次事件给我们带来了四点启示。

第一,女性的婚前同意还真的是可以撤回的。

因为你只要没办法证明她当时是同意的,她事后说不同意就是不同意。

她完全可以让你进去吃几年饭的。

也就是说,哪怕你给完彩礼,第二天她反悔,你也是没辙。

就算你们已经结婚了,他上一分钟同意,下一分钟说不同意,也没有任何问题,而且彩礼你也要不回来。

在F律上,彩礼、嫁妆都属于女方的婚前个人财产,没理由退给你。

也别问为什么?问就是女性是弱势群体。

我们得优先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,你懂什么是弱势群体吗?

第二,为什么很多男人不敢结婚了?

因为如果给了彩礼,也不代表同意买了婚房,不代表同意结婚。

那么婚姻的意义是什么?现在的婚姻又给男人带来了什么呢?

换过来说,如果女方用不结婚威胁你的房产证上加她的名字,用告你强J来威胁你加彩礼,用离婚来威胁你上交工资卡等等。

那F律又该怎么定义这些行为呢?男人们又该如何维护权益呢?

第三,永远不讨好对方。

分享哥今天这句话必须得说狠一点了。

如果现在还有男人打算在没有感情基础的情况下通过买房,通过给彩礼来娶老婆都是蠢货。

明知道对方在爆你金币,还想着怎么样去满足她的要求,那这个事件的下场离你并不遥远。

第四,和异性交往更要小心谨慎。

告诉你那些爱出去玩的朋友,千万上点心,别再乱勾搭了。

你在外面认识一女的,两个人醉后失态,事后人家让你请吃饭,给买点东西,你敢说不吗?

你不买,人家转头就给自己弄点伤,直接上衙门了,那你还真没什么办法。

如果你不请她吃这一顿饭,买点东西,人家直接请你进去吃3年饭。

所以现在为什么会有很多人明明渴望爱与归属,为何始终走不进婚姻?现在知道原因了吧?

因为有人把婚姻当 “升级版恋爱”,期待永远保鲜的浪漫;

同样有人视婚姻为 “改造项目”,幻想用爱改变对方;

更有别有用心的人将婚姻看作人生的KPI,企图通过爆对方金币让自己实现阶层跨越。

但他们却忘了追问自己:结婚,究竟是为了什么?

那如果两个真正想结婚的人,一定要看懂下面对婚姻的认知:

一、婚姻不是恋爱

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婚姻能像谈恋爱一样甜蜜,但最终我们每个人需要明白的是爱情是 “风花雪月”,婚姻是 “柴米油盐”。

一个好的婚姻需要双方都不计较得失。

为什么很多人婚前谈恋爱很甜蜜,婚后却天天两天一小吵,三天一大吵?

因为爱情是笔糊涂账,荷尔蒙能软化所有矛盾;但婚姻是个放大镜,再小的生活习惯差异都可能被放大成鸿沟。恋爱时,我们可以在 “坐自行车” 与 “坐宝马” 间自由选择,用滤镜美化对方的每一个细节。但婚姻要求我们摘下滤镜,接受 “他会忘记纪念日”,“她可能永远学不会做饭” 的真实。

 那些困在 “恋爱脑” 里的人,往往看不清婚姻需要的不是 “完美契合”,而是 “共同成长” 的勇气。

就像《婚礼纪》里写的:恋爱是展示优点的舞台,婚姻是暴露缺点的放大镜。

那些始终无法结婚的人,就是对另一半要求太高,不愿走进 “修修补补” 的现实婚姻。

二、好的婚姻,只筛选不教育

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、磁场不对,请不要去改变对方。

《消失的她》原型王暖暖用血泪换来的忠告振聋发聩:“在婚姻中,永远不要试图改变一个人。” 

当她带着 “他会为我变好” 的幻想,嫁给有案底、嗜赌的丈夫,最终换来的是泰国悬崖边的致命一推。

心理学家李玫瑾早就指出:一个人早年形成的性格,基本会伴随终生。

那些执着于 “教育伴侣” 的人,就像在流沙上建高楼。

你想试图改变对方原生家庭刻进骨髓的价值观、习惯,终将让自己陷入无底深渊。

这就需要我们在婚前进行筛选。不教育。

一个人是什么品性,一年时间足以看清,特别是在婚前请看清 “最低处”。

作家三更雨的分手故事发人深省:发现男友用假钞骗老奶奶后,她果断离开。

面对亲朋好友 “教育一下就好” 的劝说,她清醒回应:我要的是此刻品性就好的人,不是将来可能变好的人。

分享哥在这里给各位读者朋友们分享一个特别实用的建议:

 婚姻不是 “扶贫项目”,而是 “双向筛选”。

看他如何对待服务员,看她面对利益时的选择,看双方家庭的相处模式。

正如薛兆丰所说:跟一个人结婚,不是看最高处,而是看最低处。”

守住人品的底线,才能避开 “垃圾堆里找对象” 的悲剧。

三、结婚不是目的,幸福本身才是

你千万不要因为父母的催促,年纪上去了怕找不到对象就匆匆忙忙将就,把婚姻当成KPI。

如果你着急了,上头了,你很可能被对方爆金币。

当 “结婚” 成为你的执念,结局往往就是你可能正在走向幸福的反面

因为做了自媒体,分享哥对这一点深有感触,我见过太多读者因 “年龄到了”“别人都结婚了” 而仓促走进婚姻,最终在 “三观不合”“责任缺失” 的泥潭里挣扎。

《人民日报》曾暖心提醒:

结婚不是拖垮彼此,而是生活中给对方鼓励,遇到事情能有个人商量。

比起 “必须结婚” 的焦虑,“宁缺毋滥” 的清醒更显珍贵。

正因为在写自媒体,分享哥发现有很多博主在教女性上嫁、当捞女爆男人金币。

但分享哥想告诉各位:那些想爆别人金币的人,往往也会被反噬。

因为好的婚姻是 “锦上添花”,而非 “救命稻草”。

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。

你动了富人的奶酪和蛋糕,富人有一百种方法整你,让你混不下去。

你动了穷人的血汗钱,穷人光脚不怕穿鞋的,很可能和你鱼死网破。

只要你有想爆对方金币的想法和行为,只要你做了,迟早你都会遭到反噬。结不了婚的人,或许缺的从来不是 “结婚的机会”,而是 “看懂婚姻” 的认知。婚姻是两个独立灵魂的并肩作战,而非一方对另一方的索取和供养。

那些把婚姻当作 “幸福终点站” 的人,往往忽略了一个真相:

幸福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能力,婚姻只是生活其中一种选择,而非幸福的唯一来源。

如果一个人内心匮乏、不懂自爱,即便走进婚姻,也很难从伴侣身上获取持续的幸福感。

记住: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,婚姻也不是人生的必选项 。

我们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,自由地去爱与被爱。

当我们不再为了结婚而结婚,而是为了幸福而结婚,属于你的答案,自会在时光里慢慢浮现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388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