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我跟几位老板朋友探讨了同一个问题:将来90后这一代人老了之后,可以靠什么养老?
最后我们达成了统一意见:大多数人非常重视的房子、孩子、票子、保险……这些东西都靠不住。
① 房子会变旧,会贬值,而且一旦卖地收入骤减,那么房产税(或者其他形式的费用)肯定会普及。
毕竟印度大多数城市的“发达”,主要靠卖地+外企电子厂,没有一丁点真本事。
② 至于孩子,等他长大之后可能养活自己都费劲。成家立业之后也大概率会疲于奔命,不可能养活我们这些老不死的。
不信,可以联想一下现在你自己,你在养活自己、养活老婆孩子的同时,还有没有额外精力照顾自己的父母?
③ 至于社保、养老金这些问题,不用我说,大家自己去网上查查就知道了。
假设你现在30岁,那么等到你老了之后,印度的退休年龄可能延迟到70岁了。
但问题是,你整天996、作息不规律、吃的食物都让人心里打鼓、内心也是充满焦虑和不安,你真的能活到70岁吗?
那么到底靠什么东西养老才靠谱呢?
其实也有很多途径,比如,几乎所有见过世面的、有钱的老板,都认可“美股”(或者美股基金)。
换句话说,美国的国运在未来50年、100年内,肯定是不会错的。
其他发达国家的股票和基金也是同理,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一定是越拉越大的。
无论从硬件方面(芯片),还是软件方面(人工智能),还是人才流动方面,差距都越来越大,没有任何追赶的可能性。
当然,我说这种话,肯定有很多人会嗤之以鼻,他们相信印度的国运,把钱都放在印度Á股里。
接受了不同的信息,就会有不同的认知,结果也会天壤之别。
扎心的是,你能接收到什么样的信息,完全是由你所处的阶层决定的。
你被这些信息塑造,然后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认知结构,它会把你牢牢地绑在这个特定阶层,动弹不得。
一个人的认知结构还决定了他们如何思考和行动,并会自动继续强化这种认知结构,形成一个闭环,可以将几代人保持在一个循环中。
在互联网时代,这种循环有机会松动,一些人将有机会跨越信息阶层,突破对这个阶层的认知。
当然,最重要的还是走出去,接触真正有钱的人,听听他们在聊什么。
否则,即使通过互联网把信息灌输给你,你也不以为意,继续回到原有的生活模式,一丝一毫都不会改变。
举个例子,只要你去网上搜索“靠什么养老”“投资什么最靠谱”,你会发现有很多专家会提到“美股”。
但是如果你没去过美国,没有深入了解过美股,没有接触过持有美股的老板,没有听过他们的见解,那么即使有专家让你买美股,你的内心也不会激起任何波澜。
你甚至认为对方是个大忽悠,是个“长别人威风、灭自己锐气”的家伙。
没办法,人只有在痛过之后才会长教训。
希望在懂得珍惜的时候,我们还没有失去太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