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世俗的智慧告诉我们,不要轻易指出别人的问题。于是我们一般很难得到有真见地且能让我们成长的意见。但通过工作成果获得反馈并迭代改进,可以让我们更好、更快地提升自己,而保持诚实是提升自己的开始。
我相信,每个人内心都有想要成长的潜意识,所以哪里有问题,就把哪里的问题解决了,而不要装作看不见。
2、当你想让自己快乐的时候,要想想你选择哪种痛苦作为衬托。如果要选择一种痛苦,最好是主动选择的成长历练式的痛苦,而不是被迫无奈的犯错挨打式的痛苦。
毕竟经历前者还能收获成长,后者更像是为犯错付出了代价,是净亏损。比如吃学习的苦,其实是一种自律的苦,是自我管理的苦,是提出更高要求的苦,是追求进步的苦,最终你会收获巨大的甜。
我觉得一个人这一生吃的苦,也许是恒定的,那么不妨格局大一些,主动去找一点苦来吃,而且是那种对自己长期成长有很大帮助的高质量的苦。
因为如果我们不主动找一些「学习的苦」,那么「生活的苦」就会主动来找我们。
3、我们应该用一生的时间,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,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,学习这些领域里有什么样的逻辑、什么样的思维模式,然后借鉴这些模式,并应用到自己的行业里,这样才能博采众长,吸收各行业最聪明大脑的认知。
4、越是困难的事情,越要花时间去做,一旦做好,竞争优势就更大,形成的壁垒也越牢固。越是容易的事情,越能很快获得,但是谁都能很快获得了,相对优势也就越小。
5、表达诚意最好的方式是不显山露水地做事情。付出者的核心优势就是,付出且不在意回馈。
付出带给人最大的愉悦其实是给予的快乐,而不是因为给予得到的回报。而且当你持续给予后,就会发现,回报总会从四面八方赶来。这种回报不是出于功利心,而是你真诚地愿意做一些事情。
6、世间有很多智慧,并不是一听就懂、一看就会,而这些才是需要花时间精耕细作、提升和领悟的地方。
比如有人一辈子不学习,仅凭自己的直觉是无法写出一部《资本论》的,这就像让猩猩敲键盘,一百年也敲不出一部《莎士比亚作品集》。
世间有那么多人,那么多想法,每个人的想法有可能是对的,也有可能是错的,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,并愿意为之付出代价,只有付出代价才会让人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。
7、在学校里做题,只要搞定由书本上的知识点串联而成的问题就好,但是一旦进入真实的生活,问题会变得立体,比如:
要进入什么行业,抓住什么机会,与谁合作,采取什么策略,结识什么样的人……这些问题,会比试卷上的问题更复杂、更有挑战性,而回答得好也能带来更多的回馈。
8、时代持续在变,唯一不变的可能就是变化。而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对于已经学会的东西,需要思考一个问题:我学会的这个技术、方法、理论或模型,在什么时候是不能用的?在什么时候会失效?
只有当知道一种方法在什么时候不能用时,我们才算真正掌握了它。而意识到不能用的场景,就是在寻找这种方法的边界。当明白了边界在哪里,我们就不会盲目套用了。
就像要把一个螺丝拧开,可以用螺丝刀而非锤子;要把一个螺母装牢,肯定要用扳手而不是起子。
只有搞清楚问题到底是什么,再采用相应的工具去解决就会事半功倍。也不要过于沉迷方法论,而是要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,审时度势地解决问题。
9、一个持续学习、持续进步的人,最终会散发出闪耀的光芒,除非你完全不成长、完全不进步、完全不学习。而我们要做好的心理准备是,当我们开始持续学习、不断提升自我时,终将站在舞台中央,终将影响他人。
10、轻轻松松不好吗?我想说,轻松也分很多种,有躺平的轻松,也有高处的轻松。
当已经习惯于做事有所投入,能从任何环境里吸收营养,长此以往我们会发现,自己很容易获得更多的好机会,得到更多的帮助,认识更多有趣的朋友。
很多人总感觉世界与自己无关,认为自己是逆来顺受的人,无法干预和影响环境。其实如果认真一些,真诚行动愿意表达,敢于争取,很多事情的发展会超出自己的预料。
对于持续学习者,终究会对某个群体产生影响,并且终究要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以谋求理解与合作。除非你不打算成长,永远蜷缩在舒适的角落里,否则你终将有要站出来用自己的肩膀扛起责任的时候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本站所有资源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,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,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。
如果有侵权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E-mail:630092965@qq.com删除。敬请谅解!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