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通人根本不需要和太多人发生深度链接

每个人都是半人半鬼,凑近了都不能细看。

图片[1]-为什么你和别人越亲近,越容易被消耗?

大部分人的关系,不是建立在认知和共同成长之上的,而是建立在情绪的依赖和资源的博弈里。

我们每个人的大脑,其实都在实时处理信息输入。这个信息输入,分为两种:结构性信息和情绪性信息。

结构性信息是能帮你升级的,比如认知模型、趋势判断、底层逻辑,听完你能变聪明一点,赚钱能力提升一点,做决策更果断一点。

情绪性信息就是人际八卦、情绪倾诉、朋友圈攀比、鸡毛蒜皮争吵,这些听完之后不会让你升级,只会让你累。

而人一旦链接太多人,获取的绝大多数信息,基本全是情绪性信息。

人跟人之间一旦发生深度链接,意味着你得不停地读空气,读情绪,读语气,揣摩对方在想什么,对你期待什么,你做什么对他有利,你怎么做能不得罪他。

一天24小时,你在自己身上花的时间,就只剩三五个小时了,其他的全是情绪投喂、人际演戏。

你的大脑已经不是为你服务,而是为你的关系网服务了。你活得再努力,其实本质上是帮别人打工——给他们情绪价值、反应价值、安全感。

社会本质上是一个能量交换场。

想从底层往上走,靠的不是“大家都喜欢你”,而是你能把自己的能量、资源、精力,集中打出一条上升的轨道。

如果链接太多无效人,尤其是那些没有任何资源、没有方向、整天传递负面能量的人,那就相当于每天背着几十个沙袋在爬坡。

每一个深度链接,都是一个消耗端口,他们可能不是故意吸你的能量,但他们确实需要你的时间、情绪、理解、包容,而这些都不是免费的。

现实是残酷的,普通人拼的是能量密度,不是广度。你越想取悦所有人,最后就是被所有人消耗干净。

想象一下,熟人给你发微信,不是求安慰就是发牢骚,朋友圈刷来刷去都是各种碎片化内容,今天谁生娃了,明天谁请客了,这些信息你花时间处理,但没有任何实质性价值。

长期被情绪信息淹没,大脑的信息结构会紊乱,注意力极度分散,做事没抓手,学习吸不进,思维也难集中。

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数据库,如果装进去的都是乱码,再高级也输出不了有价值的东西。越是链接太多不重要的人,系统就越臃肿、越笨重,升级速度就越慢。

每个人的时间和注意力,是有上限的,而你真正能投入深度经营的关系的人,一般通常不超过3个。

人的耐心、判断力、意志力,其实都是“心理能量”,这种能量不是无限的,尤其是普通人,一天可能只够处理几件重要的事,再多就精神崩溃了。

而精力这种东西,是稀缺资源。能掌控它、节省它、集中用它的人,才有可能在一个领域深耕扎根,然后长出结果。

那些天天耗在“关系维护”上的人,哪怕看起来朋友满天下,其实没一个是真正能带他成长的。

他们不是被关系拖垮的,而是被自己的贪心拖垮的——想和所有人都搞好关系,结果谁都搞不明白。

还有个更现实的点,你不该和太多人深度链接,是因为你不能暴露太多真实底牌。

深度关系就像裸奔,彼此都看得太清楚了。而一旦你被别人摸透,对方就能精准算计你。

想让你帮忙,不好拒绝;想跟你借钱,不好推脱;你自己也会碍于情面,做一堆违心的事。

而浅关系不同,保留余地,互不打扰,客客气气,一点都不消耗自己。真正精明的人,从不让别人太了解自己。

这背后的逻辑就是:权力来自神秘感,资源来自独立性。

你越透明,就越容易被操纵;你越独立,别人反而越尊重你。

所以你再去看,那些总是热衷于和所有人“关系密切”的人,往往是最不自由的。

看起来朋友多,实际上是每段关系都套着一根绳,哪条线出问题整个人直接垮了。

人和人的差距,很多时候不是智商,而是能不能看穿本质。

很多人为什么热衷和别人搞关系?因为他们没办法通过自己产生价值,只能通过被喜欢、被认可来获得价值感。

这就是低认知的典型表现:把“被需要”当成能力,把“被依赖”当成人脉。

而认知高的人,早就看清了一个事实:真正顶级的社交,是自己先厉害,再让别人来靠近。不是你去贴别人,而是你形成了吸附力。

社交不是广撒网,而是先修炼自己,等自己成为价值中心,自然会吸引匹配的人。

所以为什么说“独处是高阶人的基本功”?因为独处不是逃避,而是能量内聚,是大脑清场,是你真正和自己的思想系统连接的过程。

一个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,才最有可能想清楚“我是谁,我在干什么,我要往哪里去”这些问题。

而一旦你有了清晰的自我方向感,你就不会被他人的期待、评价、情绪轻易左右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316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