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理想到现实:一无业游民的成长心路

图片[1]-从理想到现实:一无业游民的成长心路

一个人快乐太多,老天爷就会过来弄它,乐极生悲。失去进取心,凡是得过且过。年轻时我不是这样。年轻时,我总热气腾腾,想出来做点事儿。 现在我除了日夜循环日复一日的做事,希望有天能实现财富自由或者精神自由,其他的别无想法。我是越来越幼稚,还是越来越现实?远方的云啊,为什么一会儿红一会儿白? 如果我能踏踏实实读完大学。我就会和很多人一样,选择一份工作,夜以继日的工作,周旋于生活和人情世故的故事中,下班了就是翻翻古龙的小说或出去喝点儿啤酒。妻子在熬粥,孩子满院子跑。如此生活30年,直到垂垂老矣,大厦奔塌。 鬼使神差,我却走了一条自己完全没想过的路,成了一无业游民。每天出来做梦找到一条自己的路,除了日夜不停的做自己的事,还能做什么?我在骑驴找马,也在走马观花,更是是退而求其次的生活,因为我到底是谁现在还没有认识清楚。 我这人太傻太单纯。我天生喜欢按部就班的做事儿。想象力不足,而且对于太复杂的招数又琢磨不透。我迷恋一招鲜吃遍天或深挖一口井的寓言,这类的“故事”读多了,欲罢不能,中毒太深。 当我将自己定位为傻B、二缺时,我认命了。此生循环日复一日,骑驴找马,假以时日,找到自己的路只是早晚的事儿。人没经历过多少事儿,总喜欢高估自己。有天经历的事多了,知道自己怎么回事儿,就会习惯性求真务实。 人活着必须做自己擅长的事儿,我最擅长的事儿就是日复一日的做自己,做梦找到属于自己的小路,类似的“寓言”是可笑的、幼稚的,却是支撑我紧握刀锋死磕到底的动力源。 我买过很多官场小说,真正翻来覆去读的,也就是阎真老师的大作《沧浪之水》。读了阎老师的《沧浪之水》后,醍醐灌顶,忍不住买了他所有的书,很失望。《沧浪之水》就是其巅峰之作。此后,他不会写出更牛X的书。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贾平凹。比如陈忠实老师,写了《白鹿原》后,此后,再无大作。类似韩寒、郭敬明、刘亮程,等等,N多作家,此生就是靠一本书翻身。翻身后,没啥动静了。 类似90年代的歌星,一辈子一首歌,一首歌一辈子。火凤巅峰之作《大花轿》,其子颠覆之作《卷珠帘》,此后,再无牛X作品。大衣哥,除了《滚滚长江东逝水》,亦无牛X作品横空出世。 是不是他们不努力了?不是,是他们吃饱饭了,没有饥饿感,自然懒得动。人一懒,抱歉,30岁前的高度,就是一辈子的高度。 类似明月兄,无论他怎么死磕,怎么自残,也写不出能超越《明朝那些事儿》的大作。这是命,这是气数,这是一种大概率事件。所有牛人的作品,都是在30岁之前搞定的,晚点儿的40岁前搞定。至于50岁后,又弄出啥动静的,小概率中的小概率…… 改变命运是从尊重常识开始的,尊重常识是从尊敬自己身边的牛人开始的。一些人之所以牛,是遇到了比自己还牛的人,知道了牛是怎么回事儿。从此人生有了方向,便开始了波澜壮阔的一生…… 有人读了《道德经》,急流勇退享福去了。有人读了就是读了,该被砍头还是被砍头。这就是命…… 读书只能改变一小撮人的命运,至于更多的兄台,是隐藏其骨头里的底层密码注定他就是一屌丝……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445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