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图片[1]-国产药和进口药的差距有多大?-爱分享导航](https://www.afx5.cn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7/20250703125158714-image.png)
上次我在《第一次做全麻手术的注意事项》这篇文章里提到一个观点:进口药和国产药的价格、药效差距非常大。而且,大部分进口的、效果特别好的药品都是不能用医保报销的(属于丙类药)。下面这张图是2023年的甲乙丙三类药物的报销比例(2025年估计也差不多):
可以看到,市面上的药物里面有98%属于丙类药(进口药),这部分需要病人自掏腰包,因为医保不覆盖。医保真正能报销的药物种类占比不到2%,而且药效较差(主要是国产的)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我在《改变人类进程的3大药物》这篇文章里跟大家科普过“阿司匹林”这个神药。它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,除了解热镇痛外,还被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。它的主要成分是“乙酰水杨酸”,化学式非常清楚。那么问题来了,既然是这种“明明白白”的成分,国产和进口的还能有什么差距吗?答案是:差距非常大。具体表现为:国产阿司匹林的副作用较大,进口阿司匹林的副作用较小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
如果你去药店买阿司匹林,你会发现它的全称叫“阿司匹林肠溶片”。
之所以要做成肠溶片,就是因为阿司匹林对胃的刺激大,做成肠溶片的话,可以跳过胃,在肠道里分解。
这样的话,就可以避免对胃的刺激。
那么怎么才能实现让它在胃里不分解、非要等到肠道里面时才溶解呢?
这时候就要添加“辅料”,这玩意的技术含量非常高,需要“精准定位”到肠道。
如果辅料溶解早了,阿司匹林在胃里就暴露了,会引起胃痛、胃溃疡等副作用;
如果辅料溶解晚了,那么阿司匹林直接穿过胃和肠道,最后直接排到马桶里去了。
类似地,青霉素也问世将近100年了,但是它也需要做成“不伤胃”的肠溶片,国产的和进口的也存在一定差距。
就连维生素C片也分为胃溶片和肠溶片两种,如果你想要保护自己的胃,也要买进口的肠溶片。
如果你去药店买药时,看似两盒药都叫“阿司匹林”,但是价格差异很大,那么贵的那盒很可能是进口的,添加了“精准定位”的辅料。
当然,想要确认的话,你得问问店员,然后再看看药盒上的制药公司,到底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