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不同阶层的人沟通,有一种百试不爽的法则

图片[1]-和不同阶层的人沟通,有一种百试不爽的法则-爱分享导航

卡耐基年轻时,参加过一场慈善晚宴。

宴会宾客如云,各行各业的人三五成群,忙着高谈阔论。

卡耐基却没有着急参与其中,而是暗暗打听宾客的背景。

摸清每个人的情况后,卡耐基才走近人群开始攀谈。

面对普通民众,他就用自己的糟糕经历引起共情;

面对职场精英,他就和他们聊金融、经济走势;

面对政府要员,他就和他们探讨政策、社会。

一场宴会下来,无论权贵还是普通人,都觉得与他交谈如沐春风。

卡耐基把这段经历写进自传,还说:成功的人际关系在于,捕捉对方的需求,而非表达自己的需求。

说白了就是:见什么人,说什么话。

01

和底层人用情绪说话

底层社会的运行法则,是情绪而非理性。

为什么奶头乐、短剧爽片在底层更盛行?

因为它们提供的是即时情绪反馈,而非复杂思考。

为什么罔顾事实,非黑即白的极端言论在底层更有市场?

因为情绪化的解释比复杂的现实更容易接受。

试图用逻辑说服底层,是愚蠢的。他们需要的是情绪出口,而不是真相。

讲一个真实的故事。

无国界医生莱纳斯曾驰援非洲三年,帮助过不少贫困的部落。

刚到非洲时,他发现很难和当地人沟通。

想要用科学道理说服当地人改变落后愚昧的生活习惯,简直比登天还难。

有一次,他发现尼日尔河一条支流附近的几个村子,村民肾衰竭率很高。

经过调查,原因是村落中心的水源里重金属严重超标。

于是他联合当地政府,劝村民搬往别处,还帮村民筹集建设新家园的资金。

担心村民们听不懂,他又将事情前因后果用浅显的图画呈现出来。

即便如此,村民们还是不愿意搬走。

深入了解后,他发现两件事。

一是这条河流相当于村民们信奉的神灵,他们觉得神灵怎会害自己充实的信徒呢?

二是附近的几个村子平常就不对付,经常爆发冲突。

于是,莱纳斯分别告诉几个村子的村民:河神不是要害你们,而是要惩罚敌对的村子,你们遭受了无妄之灾。

这个解释简直滑天下之大稽,但村民却欣然接受,陆续搬去了新的村落。

从此,莱纳斯不再用科学道理和当地人对话,而是利用情绪调动他们。

《乌合之众》里面有这样一句话,和饥饿的人谈营养搭配,不如先给他一碗冒着热气的面。

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:

大部分底层人从来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,面对那些让自身感觉不爽的真相,他们会充耳不闻。

对他们而言,即时的情绪反馈,远比深度复杂的思考更重要。

在他们眼里,简单的立场划分,远比鞭辟入里的分析更动人。

和他们沟通,充分的情绪共鸣,就是拉近关系、事半功倍的法宝。

和底层人的无效沟通,往往源于维度错位。

你在理性层讲道理,对方在情绪层求理解;你在高位指点劝诫,对方在低处渴求共情。

记住,他们需要的是情绪出口,而非事实真相,捕捉情绪,向下兼容,比什么都有用。

02

和中层人用逻辑说话

古人讲:“君子可欺之以方。”

对品德高尚的君子,可以用合乎道义的说辞劝说对方。

对中层人亦是如此,可以用符合道理的言语说服对方。

相较于情绪,中层人则更倾向于用事实和逻辑去沟通。

1985年,乔布斯因为公司内部权力斗争离开苹果。

1997年,乔布斯再次回归苹果时,他面临的局面是:

产品线混乱,生产12款不同型号的麦金塔电脑;

资金濒危,季度亏损7.08亿美元,现金仅够维持90天;

中层抵触,产品团队坚持“多型号覆盖市场”的传统逻辑。

因此在第一次高管会议上,面对乔布斯提出的“砍掉70%产品线”的理念,多数人持反对意见。

见此,乔布斯没有起情绪,也没有争吵。

他私下整理资料,在第二次高管会议上甩出一张“90天破产预测数据”的图片。

详细地分析了苹果当下的困境,和解决方案。

并表明:“如果继续这样,我们是唯一能看到公司破产的幸运一代。”

面对滴水不漏的数据分析,即便产品团队再不认可乔布斯,也只能同意。

就这样18个月后,苹果扭亏为盈,聚焦策略催生出iMac/G4等划时代产品。

中层人,没有底层人的情绪化,非三言两语能够被打动。

但只要你逻辑圆融,立意深远,对方往往就会接受你的观点,对你坦诚相待。

因此和中层人沟通,无需过多的情绪表露。

如果你逻辑够强、认知够高,一切都能水到渠成。

03

和上层人用利益说话

有这样一段话:

和优秀的人共事,不用太在乎他们的自尊。

因为优秀的人更关注里子,而不是面子。

都知道巴菲特和查理·芒格是商业上的黄金搭档。

却不知,芒格性格刚直,经常因为投资理念指责巴菲特。

当初芒格提出投资苹果,巴菲特执意回避科技领域,认为“看不懂”。

为此,芒格在股东大会上毫不留情地批判巴菲特“老古董”。

所有人都以为巴菲特会发火,没想到他听完芒格的投资模型后,认为的确很有前景,便大举投资苹果。

这也成为了巴菲特一生最成功的投资之一。

后来在伯克希尔年会上,巴菲特告诉全体员工:你们只需要告诉我哪项投资有利益,至于方式我不在乎。

上层人主线明确,他们懂得取舍,可以舍弃一些自觉无关紧要的束缚。

网飞便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。

作为全球最大的流媒体平台,其管理文化让人诧异:

“我们只招成年人”——情绪价值?不需要。

“拒绝不懂变通的原始人”——道理逻辑?不在乎。

市场有时不讲逻辑,只要方案有利,规则可退让。

但也正因如此,网飞的作品总能让人耳目一新,市值翻了几千倍。

这就是强者沟通的逻辑:打明牌。

抛开情怀道德,明确投资回报率;

用利益捆绑合作,胜过道德说教;

以风险收益测算,替代对错评判,才能吸引关注。

逐利是人的本性,更是社会的法则。

当你看清了这一点,就能在人际交往中更加理智地做出决策。

《鬼谷子》有云:与智者言,依于博;与拙者言,依于辩;与辩者言,依于要;与贵者言,依于势。

层次不同,沟通的语言也不同。

和底层人讲逻辑,他会认为你在装腔;

和中层人讲利益,他会觉得你很功利;

和上层人讲情绪,他会怀疑你的智商。

学会灵活变通,顺着人性,才能把话说得恰到好处,令自己在社交中如鱼得水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861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