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图片[1]-给大家推荐3部权谋历史剧-爱分享导航](https://www.afx5.cn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7/20250704133818418-image.png)
我平时很喜欢看历史剧,尤其是跟帝王、权谋相关的。当然,我并不是想通过这些电视剧来了解真实的历史,因为电视剧里有很多演绎的成分。我只是想了解帝王术和一些做局的手段。比如,胡军演的《朱元璋》、罗嘉良演的《郑和下西洋》和唐国强演的《雍正王朝》这三部都很精彩。这三部电视剧的主要角色分别是朱元璋、朱棣和雍正。1. 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非常艰辛,等到他坐稳皇帝的位子之后,就开始杀功臣,多一半的功臣都被他杀了。因为他担心这些功臣会造反,要么在当朝造反,要么在自己去世之后造反(自己的儿子镇不住)。朱元璋的大儿子朱标就是被他残暴的性格吓死的。所以,朱元璋死前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,但是由于朱允炆太年轻,根本就镇不住他的几位叔叔(也就是朱元璋的几个儿子)。于是朱允炆决定削藩,就是把那几个叔叔给处理掉,要么杀了,要么关起来,要么贬为庶人。驻守北京的叔叔朱棣看到这种情况之后,就直接反了,把朱允炆打倒,自己做了皇上,也就是永乐大帝。2. 永乐大帝朱棣登基之后,一直在为这4件事操心:① 让郑和下西洋,这样才能打开国门、跟外国通商,但是工程浩大、劳民伤财,很多大臣都反对这件事。② 把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,因为北方游牧民族总是滋扰大明,所以朱棣要“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”。③ 编修《永乐大典》,内容包括经、史、子、集、天文地理、阴阳医术、戏剧、工艺、农艺……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。④ 防止自己的两个儿子争皇位、互相残害。但是这种事他根本就防不了,最终他们仍然为了争皇位而互相厮杀。他在位的20多年里,几乎每天都为上面这些事操心、发愁、跟大臣们对抗,如果北方游牧民族入侵,他就亲自出兵去攻打(一共北伐了5次)。而且他在最后一次北伐归来的路上驾崩了,享年64岁。3. 康熙在位61年,太子位子又一直捉摸不定,所以他的那些儿子们就一直明争暗斗(包括雍正)。他的这些皇子们各个都很厉害,而且身边都围着一群文臣武将,所以才会出现“九子夺嫡”的场面。经历过各种尔虞我诈之后,雍正终于在45岁的时候做了皇帝,但是他的那8个兄弟一直没有闲着,时刻都在给他使绊子。他在位期间虽然没有什么战争需要自己上场,但是他每天需要处理政务到深夜,在位13年就累死了。在古代所有的皇帝里面,雍正可能不是最英明神武的一个,但是绝对是最勤政的一个。……当然,这些历史剧很少介绍两件事:① 皇帝、皇子们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健康。② 底层百姓的精神压力和真实生活水平。
如果真的有历史学者去调查这两件事,那么内容一定很精彩。
我猜测,古代每个阶层的人都生活在恐慌当中。
皇帝和皇子们每天互相猜忌、如履薄冰、骨肉相残,能善终的人不多。
那些文官武将、皇亲国戚们虽然风光显赫,但结局不是发配边疆就是满门抄斩(包括忠臣)。
至于最底层的平民百姓,命如蝼蚁,很多朝代都有“人相食”“大规模死亡”这种惨剧发生。
灾难多,徭役重,百姓苦不堪言。一旦突破了忍耐极限,他们往往会奋力一搏。
最终,他们反而是改朝换代、推动历史向前的人。
可惜的是,即使改朝换代了,蝼蚁仍然是蝼蚁,生活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改变。
有经济学家就统计过,在工业革命以前的几十个朝代里,人均收入、人均购买力这些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。
折算成美元的话,人均年收入也就两三百美元,全家人拼死拼活地劳作,也仅能勉强果腹。
一旦出现灾荒,大批人口都会饿死。
这种情况至少持续了2000年(包括所谓的文景之治、贞观之治、康乾盛世)。
工业革命之后,人均收入才出现了第一次大幅度提升;
改革开放之后,人均收入才出现了第二次大幅度提升;
加入WTO之后,人均收入才出现了第三次大幅度提升。
再过几年,“大规模吃不饱饭”的现象才算基本消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