穷气缠身的人-千万别深交

图片[1]-穷气缠身的人-千万别深交-爱分享导航

王尔德曾言:

“愤世嫉俗者知道所有东西的价格,却不知道任何东西的价值。”

这话其实说白了,就是一个穷气缠身的人,根本找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。

所谓“穷气”,并非指现实中的两个口袋空空,而是心穷眼窄,看万物皆如廉价之物,只算得失,不识真味。

你见过那种人吗?遇事只抱怨命运不公,贵人无眼,却从不思量自身斤两。说到底,心里穷,看什么都是灰暗的。

01 怨气如墨,染人无形

怨气这东西,看着无声无息,却像墨汁滴入清水,不知不觉就把周围都染黑了。

好比一个人若整天浸在怨天尤人的苦水里,他的愁云惨雾便会丝丝缕缕渗入你的呼吸之间,甚至把你拖下水。

春秋时,晋国大夫伯宗正直敢言,却有个终日抱怨朝堂、自认怀才不遇的朋友。

伯宗心善,常予宽慰。一日妻子这样提醒他:“此友满面戾气,言语皆刺,与之久处恐招祸患。”伯宗不以为然。

后来他直言谏君,触怒权贵。偏偏正是这位“穷气”密友,为求自保竟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,做了伪证,终致伯宗被诛。

怨毒缠身之人,自身难保,一旦陷入困境,又岂能顾念情义?

荀子道:“怨人者穷,怨天者无志。”

怨别人,是把自己困在了无解的牢笼里;怨老天,更是早早向命运缴械投降。

此非穷困之过,实乃心灵自困,志气早衰,这种人,千万不要深交。

所以,及时远离此辈,恰如为自己灵魂开一扇透气的窗,为自己的人生开了一扇门。

02 眼界如井,坐困愁城

“穷气”缠身者,往往目光如豆,只盯着脚尖前那三寸利益,以为这便是天地全部。

这些人,也很显然他们早就被自己的狭隘捆住手脚,在无形牢笼里反复兜转,不停地自我消磨。

明末农民军领袖李自成攻入北京后,曾短暂登上权力巅峰。

此时他身边其实肉眼可见聚集了许多出身草莽的将领,但他们骤然富贵,却仍固守流寇固有的思维。

有人提议李自成立即整顿军纪、安抚百姓、招纳贤士以图长远。可不少将领被眼前金银晃花了眼,只知争抢财宝宫女,还不忘如此嘲笑道:“拼命半生不就图个痛快?何必再费那功夫!”

目光如豆,看不到天下大势。待清兵入关,李自成部众因短视享乐而军纪涣散,战斗力大减,终至兵败如山倒,空留“闯王”虚名。

孔子在《论语》中说: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”

君子心中装着道义和责任,小人眼里只挤得进蝇头小利。

短视者因利失义,因小失大,其路必窄,最终也只会害了自己。

人活着,与其被他人井口限制视野,不如主动走向开阔地,守护自己心灵的原野。

而且我们也要及时地远离身上充满“穷气”的人,免得自己被拖下水。

03 心穷志短,自断其路

人最深的穷,最大的穷,其实就是心穷。

心穷者,内心荒芜,匮乏感如影随形。

这些人往往贪求无度,却吝于付出,总觉得世界亏欠自己,进而生出占尽便宜的扭曲心态。

汉代的主父偃,早年困顿受尽白眼。一朝得势,身居要职,昔日“穷气”竟发酵成骇人毒焰。

接着,他疯狂报复当年轻视过他的人,甚至宣称:“丈夫生不五鼎食,死即五鼎烹耳!”

大丈夫活着不能列鼎而食,死也要被五鼎烹煮!你看,如此极端贪婪,只想榨取所有人的心态,又怎么能赢得好结局?

最终他树敌无数,被汉武帝下令灭族,其“穷气”终引烈焰焚身,连退路也烧得一干二净。

《道德经》有智慧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”

懂得知足,才能活得有尊严;懂得适可而止,才可保长久平安。

贪婪无度者,如同自掘陷阱,最终埋葬的是自己。

反而那些亲近内心丰盈者,方能在彼此辉映中拓展心灵疆域,赢得人心,收获光辉人生。

余生,一定要跟“穷气”深重者保持必要的距离,这样做并非自己势利,而是在守护自己心灵土壤的洁净。

毕竟,怨气如墨染人,短视如井困身,心穷如毒噬己。择友如择邻,与开阔丰盈者为伴,你的精神疆域才能被阳光照彻,被清风吹拂。

人生天地间,终归要与自己相处最久。莫让旁人“穷气”的阴翳,遮蔽了你灵魂的万里晴空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113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