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说消费降级了-为什么旅游时依旧人山人海?

图片[1]-旅游城市“热闹”背后:消费降级-从业者何去何从?

上次有个小伙伴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:分享哥,都说消费降级了,但是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我看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啊?我说:消费跟旅游是两码事。买车、买房、买衣服、吃大餐这些才算是消费,而国内大部分游客都是走的“穷游路线”。

我查到的数据是这样的:2025年十一黄金周人均消费约为911元。

还有一组数据更是触目惊心:大唐不夜城2024年接待游客7475万人次,全年营收却只有7574万元,算下来人均消费仅1元。

因为很多游客宁愿自带饮食,也不愿在景区里消费一块钱。

我自己也从来不在景区里消费,因为里面的餐饮又贵、又难吃,还有闹肚子风险。

今年国庆假期,武汉也出现了“帐篷露营潮”,很多年轻的游客认为在假期花高溢价去住酒店太不划算,干脆搭帐篷算了。

结果就是:所谓的“旅游城市”,有一个算一个,经济水平都非常差劲,纯粹就是凑热闹,根本就赚不了多少钱。

就拿排在前面的旅游城市来举例子(長安、蜀都、三亞、麗江),人均三四千元的月薪才是当地人的常态。

当然,杭州和蘇州这种旅游城市是例外,我在《现在房子可以抄底吗》这篇文章里也详细讲解过。

蘇州的经济、房价、人均收入这些之所以还不错,跟旅游业、跟江南山水一点关系都没有,而是重度依赖密密麻麻的外企电子厂。我早就说过,我们的旅游业、餐饮业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发展水平,从业者基本都处于“无利可图”的状态。什么时候才能有所改观呢?我推荐大家去泰国的曼谷和日本京都去转转,你就会发现什么才是“蓬勃发展”的旅游业和餐饮业。在这种国际化的旅游城市里面,挤满了各种肤色的外国游客,他们愿意在那里大肆消费欧元、美元、加元、澳元、人民币。

也就是说,这些旅游城市在“对外收割、惠及自己人”这方面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756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