抱歉,奴隶也是分等级的

图片[1]-从“推恩令”到“奴隶分层”:如何通过内斗让自己稳坐江山?

最近我在重温周星驰的电影,在《唐伯虎点秋香》这部电影里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情节:唐伯虎经历了重重考验之后,终于混进了华府,但是他的地位也仅仅是“低等下人”。也就是说,在他上面还有“中等下人”和“高等下人”。那么问题来了,下人、仆人、奴隶这些群体,为什么还要分成三六九等呢?其实这就是奴隶主和老爷的高明之处。他非常清楚,自己管理着几十号奴隶,根本管理不过来,所以会提拔一些听话的、对同类下手狠的奴隶,让他们升级成“高等奴隶”。这样做的好处有3个:① 奴隶之间也分为几个阶层,他们会互相迫害、互相防备,最后沦为一盘散沙,自然也就无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。自己只需要管理几个高等奴隶,把他们拉拢过来即可。② 数量最多的肯定是“低等奴隶”,他们的敌人除了有奴隶主之外,还有整天打压他们、刁难他们的中等奴隶和高等奴隶。无形之中,奴隶主的风险就被分散掉了。③ 在这种等级制度的洗脑下,大量的低等奴隶为了提高自己的等级,会任劳任怨,甚至会跪舔奴隶主和中高等奴隶。这样管理起来也就方便多了。上次我在《杀人诛心的8大顶级阳谋》这篇文章里也提到了“纵容内斗”这个阳谋,与“给奴隶分层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汉武帝时期的“推恩令”就是最典型的一个案例。皇帝担心各地的诸侯势力太大,会威胁自己的统治,于是他下了一道“推恩令”。推恩令的主要内容是:各地的诸侯王死后,所有的子嗣都可以分到他的一块土地,成为“列侯”。

这样一来,诸侯国越分越小,无形中就化解了地方割据的隐患。

有人会说:诸侯的儿子不会团结起来,一起把父亲留下来的这块封地给做大做强吗?

答案是:绝无可能。

人性就是这样,当诸侯死后,他们的儿子们只会内斗,为了遗产而大打出手,闹得分崩离析、不欢而散,怎么可能团结在一起呢?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417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