诡辩型人格:谁和他在一起,谁倒霉

图片[1]-诡辩型人格:谁和他在一起,谁倒霉-爱分享导航

《逻辑思维与诡辩》中,讲过一个故事。

有人因为邻居通宵打麻将,被严重影响到了睡眠。

他上门去讨公道:你们这样通宵达旦、吵吵嚷嚷地打麻将,严重影响别人休息,知不知道?

可邻居却反咬一口说:“你半夜来敲门,也打扰了别人。还有你家厕所的水管流水声太大,能不能不用厕所?”

为什么邻居理亏,他还能辩上三分?

因为诡辩型人格的人,最喜欢强词夺理,无理狡辩。

他们经常违反逻辑规律,作出似是而非的推论,为荒谬的言行辩解。

谁与这样的人交往,就是谁的灾难。

01

在心理学中,有个概念叫“病理性诡辩”。

指的是不管别人说什么,都要反驳一通,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。

这样的人,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。

比如我们身边的某些人,在别人说天气好时,他非说现在还有些地方在下雨;

在别人说想去海边旅游时,他非要说大海淹死了很多人。

说到最后,别人郁闷不已,被他们败了兴致。

他们却反以为自己有口才、有见解,能以舌头征服别人。

王蒙就曾在小说中,刻画了一个患有病理性诡辩的男人:

去医院看病时,医生礼貌让他入座。

他反问:为什么要坐呢?难道你要剥夺我的不坐权吗?

医生也没有介意,为他倒了一杯水,说:“请喝水吧。”

这位男子继续抬杠:这是片面,荒谬的,并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。例如你如果在水里掺上氰化钾,这水就绝对不能喝。

医生解释:我并没有放毒药嘛。你放心!

男子揪住话柄不放:谁说你放了毒药呢?难道我诬告你放了毒药?

医生见状,无奈地换了个话题,说:“今天天气不错。”

这位男子却更来劲了:“纯粹胡说八道!你这里天气不错,并不等于全世界在今天都是好天气。例如北极,今天天气就很坏,刮着大风,漫漫长夜,冰山正在撞击。”

医生被杠得哑口无言,只能停止治疗,让病人回去。

不管别人说什么,诡辩型人格的人总是习惯性地唱反调。

为什么?

因为他们本质上,就是一只好斗的公鸡,非要言语上战胜别人才会得意。

与这样的人待在一起,你会苦恼、会郁闷、会有苦难言,因为你的坏心情全是由他们造成的。

你若是不想因为这种人一直内耗,那就趁早远离。

02

南开大学张晓芒教授讲过一个故事。

某君一天到晚在家弹钢琴,邻居们终日被其困囿在永无尽头的“音乐”声中,痛苦不已。

在劝说无望之下,邻居集体将此人告上了法庭。

然而在法庭辩护时,此人振振有词地说:

“我有义务培养他们高雅音乐的情操,是他们不懂欣赏。”

由于当时没有相关的法律,大家只能进行庭下和解。

然而一出法院大门,此人又直奔回家,一口气弹到深更半夜。

最后,邻居们实在受不了,只能陆续搬离了那里。

所以说,谁要是遇上了一个诡辩型的人,那他只能自认倒霉。

因为我们永远辩不赢一个做错了事,还振振有词的人。

如果非要辩,只会让自己深陷痛苦的泥潭。

综艺《最爱中国字》中有这样一幕,令许多网友都非常气愤。

答题环节,主持人刘仪伟问选手李旸:古代婚礼一般在什么时候举行。

李旸答不出来,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蒙了一个答案:中午和下午之间。

刘仪伟见其答完,便开始按照规则揭晓答案,说:“反正我只知道新人拜完天地后就会宣布进入洞房。”

听到这,李旸意识到自己的答得不对,便开始狡辩说:“我刚才只是说了范围,没有具体化,我的答案就是下午。”

面对李旸的胡搅蛮缠,刘仪伟无奈,只能请主裁判来评判。

主裁判说:“李旸你刚才的答案确实是中午到下午之间。但正确的答案是傍晚。”

谁知听到此处的李旸又说,那我这个应该算对的。

刘仪伟实在受不了了,严肃地对他说,你的答案是错的。

李旸立刻就急了,反怼刘仪伟不是一个好主持人。

诡辩型人格都是自以为是,自以为有口才,所以总想争个高下。

但这种把自己的观点凌驾于对方之上的表达,只会让对方觉得不痛快。

到后面,说得越多,人际关系就越差;越嘴上不饶人,与他人的关系就会越疏远。

罔顾事实和逻辑,为了赢而赢,最后只会输掉人品。

03

如果你仔细观察过诡辩型人格这种群体,就会发现:他们的观点永远取决于对方的观点。

只要对方是赞成的,他们就会反对;

而只要是对方反对的,他们就会赞成。

管理培训家章义伍,曾在自家院子里种了许多竹子。

在他眼中,竹子代表竹林七贤,既能寄托文人情怀,又能提升房子的格调,是上佳之选。

可刚种上没几天,隔壁邻居上门来找他:你这竹子,到时候穿墙而过到我们家不就麻烦了。

章义伍很纳闷,这么好的东西,即便过去,也是增添了一份雅气,怎么会麻烦呢?

邻居却争辩道:我是做生意的,你这搞个竹子,心都是空的,影响我的财运,要种也应该种树,实心的!

听罢对方的这番理论,章义伍没有说什么,拿起工具挖掉了自己院里的竹子,准备换成梅花树。

结果邻居还是制止:我看你就是不安好心,种梅花说就是诅咒我没钱花!

朋友们得知后,就替他抱不平,要为他去理论。

章义伍摆摆手,说道:

“在诡辩者眼中,你的反驳就是一种冒犯。以牙还牙,只会加剧冲突,不针锋相对,才不会被其反伤。”

对付诡辩型人最好的方法,我觉得就是武志红提出的:灰岩策略

面对那些强词夺理,反过来攻击你的人,你大可以建立起坚实的情绪壁垒。

只要你表现得清醒又强大,冷漠又无趣,就像一个灰扑扑的石头般。那么,他们的言语,就很难影响到你。

《人民日报》里也有这样一句话:

对的人,能相互滋养,共同前行;不对的人,只能彼此拉扯,互相消耗。

与其费尽时间,和一个诡辩的人讲道理、争高低、论长短,不如立刻掉头,去选择对的关系。

当你选择和对的人同行,你才能体会到一段好的关系带给你的正向反馈。

语言是我们用来沟通的工具,却是诡辩型人格用来攻击别人的利器。

人们常说:笨可以理解,蠢不能原谅。

诡辩型人格的人,一定是蠢而不自知的。

他们无法被教育,无法被改变,无法被敲醒。

与其相处所带来的种种挑战,不仅让人感到疲惫不堪,而且还会浪费许多时间与精力。

只有离他们远远的,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918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