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图片[1]-赚钱这件事_从来都是孤独的-爱分享导航](https://www.afx5.cn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8/d2b5ca33bd20250809111121.png)
我今年很关注两个商业风云人物:王兴兴和梁文锋。
关注久了,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孤持的特质。
王兴兴喜欢一个人吃饭,因为觉得和别人吃饭浪费时间。
他更喜欢自己待着、思考,而不是从与人的沟通中获取能量。
梁文锋毕业后选择了“家里蹲”,一蹲就是六年。
这段时间,他自己一个人孤独地深入研究量化投资,积累起巨额财富。
很认同一句话:对赚钱来说,社交不是一种刚需,孤独才是。
要么庸俗,要么孤独。
一个人如果真正想要赚钱,就得经历孤独的历程。
01 孤独,是一种沉淀。
秋山利辉是大师级木匠,专为一些高端客户制作家具。
他招收徒弟时,会要求徒弟“禁闭”。
一些不必要的社交,没有用的应酬,一律严格禁止。
然后一年养成匠人基本习惯,三年把师傅所传技艺融会贯通,四年跟师傅学习品行。
因此,他培养出的木工大师,个个身价不菲。
其实,赚钱从根本上来说,就是一种修行。
修定力,也修技艺。
像武侠小说里,武林高手躲深山老林里多少年,出山后就是一身武功。
日复一日地学习、研究、执行,是高度个人化的修行。
若是哪里热闹往哪儿凑,哪里好玩去哪里,这样的人注定平庸。
《浪潮之巅》的作者吴军,讲过一位女孩。
刚工作的时候,她只是打打杂,平时一有空就找人聊天。
不足半年,她就跟公司的同事混熟了大半。
今天这个谁谁谁约她聚餐,明天那个某某某又叫她逛街。
明明没什么工作,每天却要应酬到大半夜才能回家。
一年后,她被调到宣传部门撰写材料。
材料还没想好撰写思路,她就跑去跟人吃饭;宣传稿才写个开头,又跟人闲聊八卦。
每天看似忙得筋疲力尽,工作却只做了一点。
她因此三天两头遭上司批评,考核也次次垫底。
上司劝告她:把精力花在该花的地方上。
痛定思痛的她开始婉拒一切邀约,下班后就一个人在家好好休息。
利用闲暇时间提升自己,没过多久,她的文章就越写越好。
最后凭借老练的文字,她被调任北京总部从事宣发工作,薪水翻了三倍。
财富,不会平白无故垂青一个没本事,却又急哄哄的人。
越是一心搞钱的人,越警惕人群自带的向下坠力。
他们默默地躲在自己的空间里,沉淀自己,打磨自己,让自己的本事匹配得上价值。
02 孤独,是一种清醒。
巴菲特讲过一句话:成功的投资者都是孤独的,因为共识常指向错误。
他成为一位私募投资人后,每天绝大多数的时光,都是独自一人在办公室静静度过的。
除了芒格,几乎不会跟其他投资者交流,也几乎没有任何社交活动。
对此,妻子苏珊评价说:他是天才,天才都是孤独且独立的。
众人追捧的股票,他往往怀着警惕之心。
群体秉持的观点,他都会冷静以待。
他每天按时起床,花大量时间阅读各种新闻、财报和书籍,自己一人安静地研究着股票的投资价值。
保持孤独,是为了不被集体情绪裹挟。
当所有人高喊“风口来了”,背后可能是泡沫;当集体唱衰某个领域时,反而藏着被低估的机会。
孤独,是深度思考的催化剂。
可能大家不是很清楚,不管是做外贸,或是被分派到国外分部工作,很多人最喜欢去欧美,或是日本、新加坡。
因为这些地区出差的条件最好,出行方便,住得舒服,而且客户素质高、信誉好,很容易就搞定业务。
最不想去的就是南美或是南亚,出差一两个月,就得被折磨一两个月。
博主@梧相所在的公司是搞五金外贸的,市场主要在欧美。
很多人争先恐后地要去欧美做业务时,他却揽下了印尼、越南的业务。
对此,他思考了很久。
欧美市场的公司业务基本饱和,他再怎么折腾,也没有太大的上升空间。
但印尼、越南作为新兴市场,大有可为之处。
他主动跟公司申请去印尼、越南开拓业务,一个人打造了整个业务体系。
现在呢,他成为了公司东南亚、南亚区域的业务负责人。
共识稀释机会,所以财富流动的方向只会逆着人群涌动。
法国心理学家勒庞,把群体比喻成乌合之众。
因为群体,天然排斥深度思考。
逆着人群坚定而孤独地走着,你反而可能赚到钱。
03 孤独,是一种心性。
商业咨询顾问刘润曾发过一条微博:
现在我特别特别累,累到完全不想上班。我想请个假,请假休息一下。但是,我做不到。
为什么做不到呢?
刘润在后来的一篇文章里解释了一下:这是创业者的孤独。
因为他是公司的最后一道防线,所有的事情他都得撑住。
要一肩挑起各种责任和压力。
要一人独自消化内心的焦虑、恐惧、自我怀疑。
这些你无法诉说,即使说了,别人要么不懂,要么不理解。
这几年,我看见很多人喜欢用一句英文作为个性签名:you are what you suffer.
简单来说,承受怎样的痛苦,成就怎样的人生。
用在今天这篇文章来说,就是你承受怎么样的孤独与痛苦,就能赚多少钱。
我一个朋友在做手工编织包生意,主要供货给固定的渠道商。
上一年,她打算自己成立品牌,直接做C端的生意。
这样一来,成本大大增加,成功的可能性也要打一个问号。
身边人纷纷劝她放弃这个想法。
朋友一声不吭地把品牌模式搭建起来,从商标申请、包装设计、渠道开拓、团队运营,她要一人分饰多角。
那段时间里,她举目四望,身前路茫茫,身后无一人。
碰到问题时,耳边总有一群人跳出来说这不行那不行。
业务遇到瓶颈时,总是焦虑着下一步路该怎么走。
她一人活成了一支队伍,扛着难事,按住情绪,一步步地把各个环节都打通,现在整个业务已经形成闭环,开始稳步盈利了。
赚钱,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
既想无担一身轻,又想赚到大钱,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。
居其位,承其重。
想赚多少钱,就得干多少活,承受多少痛苦。
而且这些痛苦,你只能独一人受着、扛着。
作家罗伯特·清崎说:大多数人都想变富有,可只有1%的人能成为富人。
为什么呢?
在解开这个疑惑之前,他先讲述了珍珠的诞生过程。
一粒沙子,不经意被珍珠贝吞入,然后被其分泌物包裹,最终不断积淀形成珍珠。
从普通的一粒沙子到变成璀璨的珍珠,它承受了黑暗的岁月,经历了非凡的痛苦。
财富的诞生过程亦是如此。
一个人只有熬过漫长的孤独,财运才会姗姗来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