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图片[1]-看清一个人最快的方式:对他好-爱分享导航](https://www.afx5.cn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8/d2b5ca33bd20250820193448.png)
国学大师曾仕强说:
“生活在这个社会上需要很多能力,其中最实用、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:识人能力。”
人心隔肚皮,倘若分不清孰真孰假,往往会真心错付。
如何才能看清一个人的真面目呢?
有人说看面相,有人说看情绪,有人说看日常的细节。
要我说:看清一个人的最好方式,就是对他好。
千万别吝啬自己的善意,这是让你快速洞察对方人品的诀窍。
01
作家苏祺讲过一个故事:
他的高管朋友在多年前曾帮助过两位员工。
二人事后的反应,给朋友好好上了一课。
第一位员工,平常看上去老实得很,对人也十分亲和。
当他家中遭遇意外,急需用钱周转时,苏祺的朋友二话不说,慷慨解囊。
但这位员工毫不领情,还私下诋毁造谣,说朋友是收买人心而已,气得朋友立马拉黑了对方。
几年后,朋友的下属里,又一位员工碰上了麻烦。
这位员工忽然得了场大病,急需用钱做手术。
苏琪的朋友又是二话不说,慷慨地掏钱垫付了医药费。
比起第一位员工,这位员工的做法就很不一样。
他很是感动,等病愈后,立刻登门道谢,之后更加卖力地工作。
如今,这位员工已成为朋友事业上的得力助手,二人私交也非常好。
同样的善意面前,品行高的人,会用百倍千倍的好还回去,珍惜你这个人。
而品行低劣的人,只会把好心当成驴肝肺,非但不感恩,还会恩将仇报。
就像心理学上的暗箱测试。
你只管输入,对方什么本性,他自然就会输出什么。
自私冷漠的人,必然暴露出贪得无厌,得寸进尺的丑态。
作家迟子建的父亲,年轻时在乡镇小学当校长。
有一年,一个大学生前来支教,暂时没宿舍住,很是可怜。
父亲爱惜人才,不忍看年轻人受苦,就主动请他来家住,还不收租金。
这个大学生也不见外,直接住下了,而且吃穿住用也是一分钱不掏。
白吃白住倒还好,几个月后,这人又请父亲帮忙把他刚结婚不久的妻子接来。
之后两年,他彻底在迟子建家里生了根,即使学校宿舍建好了,也赖着不走。
期间,学校老师涨工资,他缠着父亲给他争取名额,评职称,他央求父亲帮忙走门路。
被父亲拒绝后,这人带着老婆在她家里大吵大闹,搞得她父亲焦头烂额。
闹完后,这人气呼呼地搬走了,但父亲却郁闷了很久,生一场大病。
自此,父亲看明白了,这小子人品不行,绝不能委以重任,坏了学校的大事。
迟子建一家从此与这对夫妻划清界限,再也没有来往。
这世上,没有无缘无故的付出,也没有白白浪费的好意。
你所做的一切,要么换来真感情,要么让你看清对方的真面目。
02
网友@阿兰,大学毕业后,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担任平面设计师。
一天,发小突然上门拜访,想请她帮忙设计一个商店的门面。
设计门面,费时费力,但看在同乡的分上,阿兰还是答应了下来。
为了帮发小,她牺牲掉休息时间,还三番五次地耽误本职工作。
可发小那边的需求,却像个无底洞,怎么也填不满。
开业酬宾,假日促销,但凡和设计有关的事情,发小全部找他。
直到自己能量被掏空,阿兰才意识到发小这人不可交。
对人好,没有错,但发现对方配不上自己的善良,就要及时止损。
断不可一直陷下去,让这段关系成为束缚我们的锁链,任凭这个人在身上吸血。
1969年,杨绛夫妇在单位安排下,与一对年轻夫妻合住。
想着“远亲不如近邻”,杨绛对小夫妻很友爱,能帮忙就帮。
没想到,小夫妻竟把杨绛当软柿子捏,总找机会欺负她。
有一次,杨绛的女儿钱瑗雇了个洗衣工到家里洗衣服。
小夫妻看到后,想占小便宜,要求洗衣工也帮自己洗。
钱瑗婉言拒绝,谁料却被对方直接打了一巴掌。
一旁的杨绛眼见女儿受到欺负,冲上去就和对方撕扯在一起。
钱钟书看到妻女遭人殴打后,毫不犹豫抄起旁边的厚木板,朝着对方一通打去。
这次,杨绛彻底寒了心,之后与这对夫妻决裂,再也不用受对方的窝囊气了。
善良不是别人拿捏我们的砝码,而是一把尺子,丈量出对方的人格品性。
与人相处,要有坦诚的善意,更要有及时止损的魄力。
03
哲学家罗素,在剑桥教学时,有一位同事兼好友,名叫凯恩斯。
二人相识以来,罗素视凯恩斯如亲兄弟般,对其多有照料。
罗素家境不错,生活上时常接济凯恩斯,工作中也经常把学术资源让给他。
1914年一战爆发,热爱和平的罗素,举起反战大旗,四处演讲,呼吁和平。
而凯恩斯,表面上与罗素并肩作战,背地里却在收集罗素的言论。还向警察局写了举报信,污蔑罗素生活、工作乃至思想上有种种问题,导致罗素被捕入狱。
这一刻,罗素骤然看清,原来凯恩斯是如此卑劣的小人。
出狱后,罗素再也没有联系过凯恩斯,彻底把这个人请出了生活。
曾有人问比尔·盖茨:“微软的员工如此优秀,是怎么培养的?”
比尔·盖茨回答:“我们从不培养,只是从人群中筛选。”
其实,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。
只筛选,不改变,人品匹配得上,才能做朋友。
徐悲鸿与“二黄”的交情,备受世人称赞。
当年,徐悲鸿刚来上海时身无分文,友人黄警顽于心不忍,便将他收留家中。
后见他迟迟找不到工作,黄警顽四处奔走,富商黄震也想方设法,帮徐悲鸿出版画作。
感念黄警顽、黄震的恩德,徐悲鸿在考震旦大学时,改笔名为“黄扶”,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恩。
等成名后,徐悲鸿为“二黄”各画了一幅价值不菲的肖像画,一时传为佳话。
黄警顽、黄震对徐悲鸿真心以待,而徐悲鸿也接住了这份情谊,回赠更多的善意。
他们之间,正应了那句“投我以木桃,报之以琼瑶,匪报也,永以为好也。”
当你无限对一个人好,他若拎得清,想得明,必然会投桃报李,永以为好。
坦率地付出,能帮我们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,筛选出值得交往的人。
你所做的一切,就像一面镜子,照得出世间万象,亦能照得出人心明暗。
有句话说得好:
这世上最深的城府,叫光明磊落;最狠的谋略,叫以诚待人;最厉害的手段,叫与人为善。
与人交往,与其处处设防、猜来猜去,不妨彻底对他好一次。
看他是珍惜感恩,还是得寸进尺,恩将仇报。
你便能一秒认清,这人是不是命运中同行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