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的焦虑-其实都是自找苦吃

图片[1]-所有的焦虑-其实都是自找苦吃-爱分享导航

王阳明说过:“破山中贼易,破心中贼难。”

自己心中的那个“贼”,便是我们日夜喂养的焦虑。

但实际上,这压在心中既沉重又令人难受的东西就像一团雾气,看着吓人,伸手一摸,却空无一物。

其实,人生大部分的时间,我们总是很容易在虚构恐惧里挣扎,白白消耗着眼前时光。

说白了,哪怕你焦虑了一辈子,也不过是在自找苦吃。

01舍不得放下的包袱最沉

人,有舍才有得。

明朝郑恭王之子朱载堉,身份尊贵,王位唾手可得。

他却七次上书,执意辞去王位继承权。

多少人替这位王子焦虑惋惜,他却毫不在意,一头扎进乐律研究,最后写成《乐律全书》,名垂千古。

别人眼中的巨大“失去”,在他那儿竟成了通向所爱的坦途。

的确,生活这一场场的旅程里,总是有得有失的。

我们不能总想着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愿望进展,也不可能永远只有得到,没有失去。

庄子曾道:“得者时也,失者顺也。”

生活就是这样,该得的总会来,该走的留不住。

若是强求不属于自己的,就像硬要把方木塞进圆孔,除了徒增伤痕,再无别的结果。

那些日夜折磨你的焦虑,往往只是你放不下的执念在作祟。

松开紧握的手,心头的重担自然就轻了,人生路程里行走的步伐也随之轻盈。

02意外未必是坏事

北魏孝文帝年间,大臣李冲受命在洛阳旧址重建新都。

工程浩大,人心紧绷。

岂料一场大洪水突然袭来,刚建好的部分城墙和宫殿被无情冲垮。

官员们面如土色,焦虑得夜不能寐,唯恐皇帝降罪。

李冲巡视废墟后,却镇定地说:“水为城池洗尘,正可另筑更坚固基址。”

他重新规划,调整布局,一座更恢弘、更合理的洛阳城最终屹立于世。

古人有云:“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。”

要知道,生活当中那些猝然降临的“坏事”,有时不过是命运换了副面孔的礼物。

可若是自己总是一味抗拒变故,那么只会把自己困死在无谓的恐惧里,无尽内耗。

当你下次遭遇意外,不妨深吸一口气,坦然接受生命旅程里所遇到的各种意外。

如此,尽可能地让自己活出坦然,过得自在,甚至是越来越无所谓。

于是,在岁月的山重水复处,看见那些藏着柳暗花明的转机。

03困境也能被转化

北宋沈括,博学多才,却因卷入变法之争而被贬谪。

困居梦溪园时,别人都以为他会被焦虑与失意压垮。

他却把贬所当书房,将一生观察、研究所得,倾注于笔墨。

而后,那部包罗万象、泽被后世的《梦溪笔谈》,便在最黯淡的岁月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。

尼采有句名言:“杀不死我的,必使我更强大。”

人生在世,困顿如同砺石,磨得人痛,却也磨出锋刃与光芒。

所以,与其在焦虑中坐等被吞噬,不如在困境里寻找破土的缝隙。

世间的坎坷,从不曾为谁让步,但如何应对,却始终握在我们自己手中。

只要我们能勇敢去面对,坚决去处理,那么事情的结果天秤一定会向我们所想的方向和角度倾斜。

我们的一生,常因紧攥着恐惧的幻影而负重前行。

朱载堉的淡泊、李冲的转念、沈括的深耕,如同古老铜镜,照见一个朴素真相:焦虑的藤蔓,只缠绕不肯放手的心。

“破心中贼”,无非是看清得失如流水,意外藏契机,困顿可生光。

生活的重担常在,但心灵的镣铐,解铃的钥匙终归在自己手里。

当学会在得失间顺其自然,在意外前处变不惊,在困境里寻路扎根——你终将发现,那曾笼罩一生的焦虑浓雾,不过是一阵微风就能吹散的薄纱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175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