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所能-敬所不能

图片[1]-尽所能-敬所不能-爱分享导航

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老子这句话,相信很多人都听过。说白了,就是一个人既要看清自己能干啥,也得明白自己干不了啥。对于自己能做的,要尽心尽力,足够负责,而对于自己所不能的,则心存敬畏,保持尊重。这不只是智慧,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活法。很多时候,我们常拼命证明“我能行”,却很少坦然承认“我不行”。而真正厉害的人,恰恰懂得这两者之间的平衡——尽所能,敬所不能。尽所能:把能做的,做到极致唐代敦煌有个叫李工的画匠,此人一辈子在洞里画画,没人记得他全名。他平日里的工作,就是调色、勾线、涂金,日复一日。当时画窟的工匠很多,但李工特别较真。好比说连菩萨衣襟上的一道褶,他都能反复描一整天。你说图啥?名声?钱?其实都没有。他就是单纯觉得,既然干了这一行,就得对得起手艺。后来洞窟淹埋在沙中,千年后被人重新发现。世人惊艳于壁画的精美,却没人知道李工是谁。但他尽了自己所能,时间最终给了答案。亚里士多德说过:“优秀不是一种行为,而是一种习惯。”这话很实在,真正的实力,不是非要干大事才叫优秀,要知道,把小事老老实实做好,尽心尽力负责到底,本身就是一种力量。可以说,一个人能把握的,其实只有自己手上的事。但是,如果能把它做踏实了,心里就不慌。敬所不能:承认有限,反而自由古罗马的水道工程师们,可谓是技术一流,能引水翻山。但他们每建一座输水系统,必会祭祀泉水之神。不是因为迷信,而是他们知道:人能计算水流、垒砌石渠,却不能造出一滴水。这份留在内心里的敬畏,不是退缩,而是明白人类技术的边界。生活当中,其实也是一样的,再能干的人,也有力所不及处。敬所不能,不是认怂,是知道什么是自己能控制的,什么是不能的。就像老农敬天而作,不下雨时也不骂娘,只能静待时机。就像哲学家康德说的那样:“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震撼: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的星空,二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。”他的话其实很好懂:人该敬畏的东西,其实一直都在。承认自身的局限,保持敬畏,反而让我们更专注能做的事。敬所不能,就是要让我们沉稳下来,不浮躁、不强求,不纠缠。如此,稳住自己,理解一切,释怀、放过、忘记。能与不能之间,才是人生汉代山东有一个小吏,叫王敬。这个人每天按时点卯、整理文书,平淡无奇。但他有件事特别坚持:绝不经手死刑案。不是他没能力,而是他自知心软,怕误判人命。他如此向上司坦白:“我能写会算,但断生死,我不行。”后来他调去管粮仓,依旧兢兢业业,一生平安简单。他虽然到后来也没成什么大人物,但他清楚自己能做什么、不能做什么。这种清醒,让他活得踏实自在。一个人清楚自己的局限,或者说知道自己的为人,才能真正掌控好自己这一生。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刻着一句话:“认识你自己。”这话不是让你自我批评,而是让你看清:长处用到极致,短处不必硬刚。真正的成熟,就是要学会分配自己的精力。能做的,不保留;不能的,不硬碰。人这一辈子,说白了,就是一边尽力,一边敬畏。能做的,好好做,不能的,那就坦然放下。这不是消极,而是最大的积极,也是最大的清醒。因为只有真实地面对自己,才能活得扎实、从容。尽所能,敬所不能——或许,这就是最靠谱的人生态度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534 分享